当前位置:机构概况 > 锡盟档案馆馆藏档案简介

      1959年5月12日,中共锡盟盟委、行署两个档案室合并,成立锡林郭勒盟档案馆。从建馆时只有三间贝子庙喇嘛住的不足40平米,条件、设施简陋,馆藏结构单一的档案馆,发展到现在的建筑面积7000平米,设施较为先进,功能较为齐全,管理更加规范的“五位一体”综合档案馆。1981年、1986年、1990年、1992年、2001年、2003年分别被评为全区先进档案馆。1995年、1997年被盟委、行署命名为盟级文明单位,并被锡盟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盟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档案目标管理考评中被评为自治区一级先进单位。1991年晋升自治区二级档案馆;1996年晋升自治区一级档案馆;1999年9月晋升自治区特级档案馆;2004年被评利用服务优秀档案馆。

      锡林郭勒盟档案馆馆藏档案191个全宗,190143卷件册(包括原察哈尔盟档案)。其中蒙文档案11032卷;旧政权档案49卷;革命历史档案93卷;科技档案6424卷;会计档案72850卷;教学档案306卷;录音(像)档案104盒;著名人物档案和已故干部档案795卷(册);照片档案66册2266张;印章档案1104枚。档案资料形成文字有蒙文、汉文,档案载体为纸质、电子、照片、录音(像)带、光盘、缩微微胶片、实物等。明清时期的档案有乾隆至光绪年间世职官员的家谱,内容涉及蒙古世爵谱档、世职名册,满州世职家谱,汉军世管佐领袭职册等内容,载体为缩微胶片;民国时期的档案均为复制件,有蒙古盟、旗组织沿革,百灵庙内蒙自治运动,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成立与瓦解等历史问题的回忆,培养民族干部、剿匪除歼、庙宇喇嘛调查,建立民主政权等内容;革命历史档案主要是解放战争时期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锡盟工委、察盟工委组织及党所领导的政府、军队、群众团体的档案,有群众运动、发展党员、划分阶级、成立临时政府、贝子庙发展情况调查,张盖湾事件、敌情、匪情、庙宇、喇嘛调查、锡盟各旗牲畜调查、灾情调查、汉蒙关系问题、普查人口、苏剑啸工作笔记、葛瓦、哈斯瓦其尔、策仲山、苏宝玺、张成功回忆苏剑啸片断等内容;建国后的档案,是锡林郭勒盟(包括察哈尔盟)党政机关、人民团体,企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形成的档案。馆藏的建国后档案全面的反映了锡林郭勒盟成立以来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和锡林郭勒盟发展情况。还有毛泽东、江泽民、胡锦涛、胡耀邦、温家宝、乌兰夫等国家领导人物的亲笔题词复印件,录音录像和照片及部分名人档案。

      锡林郭勒盟档案馆完成了2期档案数字化工作,采集案卷级和文件级电子目录近17万条,全文数字化扫描采集图像200余万页。目前,正在进行第三期馆藏永久档案数字化工作,并发挥数字档案优势,提高查档效率,积极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查阅利用档案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。

      锡林郭勒盟档案馆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,科学地编制案卷目录、案卷文件目录、归档文件目录、专题目录等各类实用的检索工具。按照《档案馆开放档案暂行办法》的要求,除涉密档案外,1978年以前形成的档案全部向社会开放,共开放67个全宗,73869件文件。编写了《锡林郭勒盟档案馆指南》《锡林郭勒盟档案馆全宗指南》等。

      锡林郭勒盟档案馆在编纂工作方面,采取自编、合编等方式,先后编撰《锡林郭勒盟志・档案志》《中共锡盟组织史资料》《锡盟革命烈士英名录》《锡盟党委文件汇编》等资料。1990年至今编撰文件汇编78本803万字,形成编研材料13种247万字,其中《锡盟行政区划沿革》被自治区档案局评为编研成果三等奖。